1. 主页 > 科学洞察

量子计算+玄学预测:当周易八卦遇上量子比特,未来预言要升级了?



周末在巷口老茶馆喝茶,总见张大爷蹲在竹椅上,面前摆着三枚铜钱。他摇卦时,铜绿混着茶雾的味道飘过来,我总想起小时候奶奶攥着我的手,说"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"。那时候觉得,这枚枚铜钱转的是命运的轮;如今坐在实验室,看着量子计算机冷柜里闪烁的比特,突然想问——如果老祖宗看见这些会发光的"骰子",会不会把卦象排成量子态的卦辞?

去年秋天在上海参加量子计算论坛,有位研究量子信息的教授讲了个有意思的观察:周易六十四卦用阴阳两爻排列组合,本质是在处理"不确定性";而量子比特的叠加态,同样是在描述"同时存在多种可能"的状态。他举了个例子——传统算卦里"变爻"的概念,像不像量子测量时"坍缩"到某个确定状态的过程?台下有位研究《周易》的老先生抚掌大笑:"原来我们老祖宗玩的,是最早的'概率预测学'!"

这让我想起奶奶的老木盒。她走后我整理遗物,发现一本边角磨圆的《梅花易数》,扉页写着"占事者,观其变也"。那时候她给我算考试运,铜钱落在红布上叮当作响,说"火水未济变水火既济",是先难后易的吉兆。后来我真的在月考失利后期末逆袭,总觉得是卦象灵验。现在才明白,所谓"灵验"或许藏着更本质的东西——无论是卦象还是量子算法,都是人类面对未知时,试图用某种规则捕捉规律的本能。

上个月去中科大量子实验室参观,技术员小陈指着屏幕上跳动的量子态说:"你看这个纠缠态,两个量子比特的状态像被一根看不见的线连在一起,测一个就能知道另一个。"我突然想起《系辞》里"感而遂通天下之故"的说法——古人用"感应"描述事物间的联系,今人用"纠缠"解释微观世界的关联,是不是殊途同归?实验室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,阳光透过玻璃洒在《周易》帛书复印件上,那一刻恍惚看见两个时空在重叠:一边是龟甲上灼出的裂纹,一边是量子芯片里游走的信息流。

当然,这不是说量子计算要取代算卦摊。张大爷最近还在茶馆摆着铜钱,他说现在年轻人来算卦,好多会问"我该选AI专业还是金融?"他就着茶碗里的涟漪说:"卦象是镜子,照的是你心里的答案。"而量子计算专家们说得更直接:"我们的算法能计算出概率,但最终做选择的,还是人。"就像奶奶当年算完卦总会补一句:"卦象是路牌,脚还长在你自己身上。"

前几天整理奶奶的老照片,有张她站在70年代的计算机房外,穿着蓝布衫笑。那时候的计算机还像大铁盒子,现在量子计算机已经能处理百万级的量子态。我突然觉得,从龟甲到铜钱,从算盘到量子比特,人类对"预测未来"的渴望从未改变——我们始终在寻找更精密的工具,去触碰那片名为"未知"的星空。

如果有一天,量子计算机能模拟六十四卦的所有可能叠加态,算卦先生的红布上会不会多一台平板?张大爷可能会眯着眼说:"这机器算得再快,也不如我摸铜钱时,摸到你掌心的温度。"而量子科学家或许会点头:"没错,再精准的概率,也比不过人心的温度。"

未来的预言会升级吗?我想会的。但不管是用铜钱还是量子比特,最终照见的,都是人类面对未知时,那点不肯低头的倔强,和永远温热的期待。就像奶奶常说的:"易者,变也。"变的是工具,不变的,是我们想把日子过明白的心思。

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https://i199.art/kexuedongcha/2286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weixin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