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主页 > 阿弥陀佛

躺平VS内卷?佛家一句话点醒迷茫年轻人



上周在咖啡馆遇到大学室友阿林,他盯着手机里99+的工作群消息苦笑:"我现在每天加班到十点,周末还要回客户邮件,可业绩永远追不上新人。想辞职吧,又怕父母说我没出息——你说,我是该继续卷,还是学那些年轻人躺平算了?"

这样的困惑,我在地铁上听刚毕业的实习生抱怨过,在深夜的朋友圈里刷到过,甚至在楼下早餐店的对话里也捕捉过。当"内卷"像台永动机推着人往前跑,"躺平"又成了另一种无声的抵抗,我们似乎被困在两个极端里,像被线牵着的木偶,要么绷得太紧,要么彻底松垮。

记得去年深秋去苏州寒山寺,在钟楼遇见位扫落叶的老和尚。我蹲在廊下看他把银杏叶扫成金毯,他忽然说:"小友,你看这扫帚——压太实了扫不动,举太高了留空隙,使巧劲才能把地扫干净。"后来翻《六祖坛经》,读到"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",忽然懂了老和尚的话里藏着的智慧:所谓"躺平"与"内卷"的困局,不过是我们误解了"精进"的真意。

老家有位做木雕的陈师傅,年轻时为争"非遗传承人"头衔,每天雕十小时,眼睛熬出了飞蚊症,作品却越来越匠气。后来他生了场病,躺在医院读《维摩诘经》,突然明白"行于非道,是为通达佛道"——真正的精进不是和别人比速度,而是对自己的心意保持真诚。现在他每天只雕三小时,阳光好时就搬着工具箱去院子里,木屑落在青石板上,反而雕出了更有灵气的作品。

佛经里讲"勇猛精进",可后面还有半句"不住于相"。就像弹琴,琴弦太松发不出声,太紧容易绷断,只有调到恰到好处的松紧,才能弹出清越的音。那些陷入内卷的人,何尝不是把"成功"这根弦绷得太紧?而选择躺平的人,又何尝不是彻底松开了对生活的热望?真正的智慧,是像《金刚经》说的"应无所住而生其心"——既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投入,又不被外界的标准绑架。

前几天路过"阿弥陀佛"饰品店,橱窗里摆着串檀木念珠,标签上写着"常持正念"。突然想起在寒山寺那位老和尚的话:"我们戴这些不是为了求好运,是为了提醒自己——吃饭时好好吃饭,工作时好好工作,累了就歇会儿,想跑就跑两步,别让心被'应该'困住。"

你有多久没好好看过晚霞了?有多久没在周末关掉手机,只是单纯地喝杯茶?或许我们该学学寺院里的晨钟暮鼓——该敲时用尽全身力气,敲完就静静立在那里。生活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当我们不再执着于"必须卷"或"必须躺",而是学会在"尽力"与"放下"间找到平衡,那些曾让我们焦虑的"为什么",都会变成"没关系"。

阿林上周给我发消息,说他和领导谈了调岗,现在负责部门培训,虽然工资没涨,但每天能按时回家陪女儿玩。他说:"那天你说的老和尚的话,我想了很久——或许生活就像扫落叶,不用非得扫成别人喜欢的形状,扫得自己心里舒服,就够了。"

暮色里的寒山寺,银杏叶还在落。风过处,老和尚的扫帚一起一落,金叶便顺着扫帚的弧度,乖乖聚成温暖的形状。这世间的路,本就没有标准答案,我们要找的,不过是那个让心踏实的"度"。

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https://i199.art/amituofu/2267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weixin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