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刷5小时短视频?佛家‘戒贪’心法救你脱离‘信息海’

深夜两点,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你发红的眼睛。手指机械地往上划,明明已经刷到第108个类似的搞笑段子,明明眼皮沉得像坠了铅块,可就是舍不得按下关机键——这样的场景,你我都不陌生吧?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的数据说,2023年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突破2.5小时,更有超三成用户坦言"想停但停不下来"。我们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牵着,在信息的浪潮里越陷越深。
上个月去看望朋友小林时,他的变化让我吃了一惊。从前的他,能抱着手机从早刷到晚,吃饭时刷、蹲厕所时刷,连陪女儿搭积木都要把手机支在玩具箱上。可现在,他会在晚饭后关掉Wi-Fi,和妻子一起给女儿讲《西游记》绘本;周末约我爬山,居然带了本《六祖坛经》,说在山路上翻两页,比刷一百个"人生哲理"短视频都踏实。"我是被师父点醒的。"他说,"那天去寺里上香,师父看我刷视频入神,问我:'你是在看手机,还是被手机看?'"
这让我想起《杂阿含经》里的"筏喻"。佛陀说,我们用木筏渡河,到了对岸就要放下木筏继续前行;若把木筏扛在肩上走陆路,反而成了负担。短视频本是便利生活的"木筏",可当我们把刷视频变成目的本身,甚至被它牵着走时,不就成了那个扛着木筏赶路的愚人吗?佛教讲"戒贪",并非要我们断绝所有欲望,而是看清"贪"的本质——它不是对某样东西的渴望,而是对"永远不够"的执着。就像孩子抓着糖罐不肯松手,越抓越紧,手心却被糖纸割得生疼。
那要怎么"戒"呢?小林分享了他的方法:每次想刷视频时,先做三次"观息"。闭上眼睛,感受呼吸从鼻腔进入,在胸腔里起伏,再缓缓呼出。不过半分钟,心里那团"非刷不可"的焦躁居然淡了。这不是什么玄乎的法术,《安般守意经》里早有记载:"制意莫若定,定心莫若息",通过观察呼吸安住当下,正是对治"心猿意马"的老办法。现在的小林,腕间多了串老山檀的珠子,他说每次摸到时,就像收到一个温柔的提醒:"向外看的人在做梦,向内看的人在觉醒。"
上周末在公园散步,看见位穿青布衫的老阿婆。她坐在石凳上,手里没拿手机,只是望着湖面发怔。风掀起她的银发,掠过水面时惊起一群白鹭。那一刻我突然懂了:我们沉迷的从来不是短视频本身,而是害怕面对"什么都不做"时的空寂。可佛家说"空"不是匮乏,是容纳万有的胸怀;"戒贪"不是压抑,是清醒地选择。就像老阿婆看湖,不是为了拍视频发朋友圈,只是单纯地,看一片水怎样晃碎了夕阳。
下次再拿起手机前,不妨问问自己:我是真的想看这个视频,还是在逃避什么?当我们学会对"信息海"说"够了",或许会发现,生活里那些被短视频挤占的缝隙,正悄悄长出更珍贵的东西——比如女儿拽着你衣角说"妈妈陪我玩"时的温度,比如晚风穿过窗棂时的声音,比如翻开一本旧书,发现里面夹着十年前的银杏叶。
毕竟,能救我们脱离"信息海"的,从来不是关闭APP的决心,而是看清自己内心的智慧。就像《金刚经》说的:"应无所住而生其心"——不住在对信息的贪求里,才能生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心。
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https://i199.art/amituofu/22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