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主页 > 阿弥陀佛

高考家长焦虑到失眠?佛家智慧教你放下‘执念’



前几天去邻居张姐家送粽子,推开门就撞见她倚在玄关柜上揉太阳穴,茶几上摆着半杯冷掉的咖啡,手机屏幕亮着——"高考冲刺期家长必看"的文章占满整个界面。"昨晚又醒了三次,"她苦笑着指了指眼下的青影,"总想着孩子要是没发挥好怎么办,考场空调会不会太凉,答题卡填错了怎么办......

这场景让我想起《大智度论》里的一句话:"诸烦恼中,贪嗔痴为最。"我们常说的"执念",何尝不是另一种"贪"?贪求完美的结果,贪求孩子的人生按照自己规划的轨迹走,最后把自己困在"如果...就..."的罗网里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调查,68%的高考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、心悸等焦虑症状,这些数字背后,是多少个像张姐这样的深夜——钟表滴答声被放大成战鼓,窗帘缝隙漏进的微光都像在催促"来不及了"。

上个月在寺庙做义工时,遇到位陪女儿备考的母亲。她坐在大雄宝殿的蒲团上,手里转着串老山檀佛珠,每转一圈就轻声念一句"随喜"。"刚开始也焦虑得整宿整宿翻孩子的错题本,"她摩挲着佛珠上的包浆,"后来师父说,'执念就像攥紧的拳头,握得越紧,手心越疼'。"那天她讲起女儿考前夜,自己又在客厅来回踱步,女儿却轻轻抱了抱她:"妈,你这样我反而更怕考不好。"那句话像一盆凉水,浇醒了她——原来最该被安抚的,不是孩子的分数,而是自己那颗悬在半空的心。

佛家常说"应无所住而生其心",《金刚经》里的这句话,不是让人躺平放弃,而是教我们看清"执念"的虚妄。就像春天的雨,你可以撑起伞从容行走,却不必和每一滴雨较劲;就像孩子的成长,你可以做好后勤、给予鼓励,却不必替他走完每一步路。我那位当心理医生的朋友说,考前家长的情绪稳定,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复习资料——因为焦虑会像涟漪,从一个眼神、一句叹息里扩散开来。

上周再去张姐家,她正给孩子剥荔枝,茶几上多了串和田玉平安扣。"那天和孩子聊开了,他说最害怕我半夜偷偷抹眼泪,"她把平安扣在指尖转了转,阳光透过玉质照出细细的水纹,"现在每天早晨跟着手机念十分钟《心经》,晚上睡前摸一摸这平安扣,倒不是求什么玄学,就是图个提醒——该操心的操心,该放下的放下。"

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,我看见她眼里的紧绷慢慢松成了柔软。或许这就是佛家智慧最动人的地方:它不否定我们对孩子的爱,只是教我们把"一定要"的执念,换成"尽力而为"的从容;把"必须完美"的焦虑,变成"陪你走过"的温暖。就像那串平安扣,它不是魔法符,而是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内心的慌张,也照见放下后的轻松——毕竟,比起那个完美的分数,孩子更需要的,是一个在他考完试能笑着说"累了吧,回家吃饭"的你。

此刻不妨摸摸自己的手腕,那些陪了你多年的佛珠、平安扣,不正是在说:放下不是冷漠,是更有力量的爱;从容不是放弃,是更智慧的守护。高考这场修行,考的不只是孩子,更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——能不能在焦虑的浪潮里,守住内心那盏叫做"安心"的灯。

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https://i199.art/amituofu/2268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weixin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